首页 > 学院 > 交易书籍

《短线法宝》 作 者:魏强斌 何江涛

小明学外汇交易书籍 2019-12-27 11:12:49 交流微信号:FX263cn 短线法宝



第一课 寻找股价走势的根本结构

几乎所有的股票炒家都围绕着技术分析开展自己的交易生涯,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以技术指标为核心进行研习和实践,少部分人以成交量作为主要内容。但是,很少有交易者能够真正步入短线炒股的成功殿堂。为什么会这样呢?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他们往往不明白什么样的因素能够为自己所把握,什么样的因素是相对可靠的,什么样的工具能够帮助自己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收益。

无论是短线炒家杰西·利弗莫尔还是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都因为一个共同的特点而成就了不朽的投资功绩,这就是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性的因素。如果你能够从这个角度去看待股票短线交易,那么你就能真正找到可以凭借的交易优势。本课的内容在于为你的短线交易提供永续哲学,这些哲学的价值超越了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它能保证你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与时俱进,不会因为具体方法的时效性而落后于超一流的短线绩效。

 

第一节 热门技术无法盈利的原因

短线炒家面临很多诱惑和选择,这些诱惑来自于周遭媒体和“专家”,这些诱惑具体体现为热门的短线策略和技术,这些热门技术经过认真研究之后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盈利,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会因此放弃这些技术。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些热门技术本身暗藏玄机,这就是它们的规则本身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和模棱两可。不少人即使在长期使用这些热门技术亏损之后,仍旧会采用这些技术。他们往往认定是自己的操作还不符合技术规范,而不是去怀疑热门技术本身。热门技术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本身的这种模糊性,或者说“不可证伪性”。

除此之外,热门技术的广泛传播还需要一个重要条件,这就是近乎理想的胜算率,我们也可以一般化地称之为成功率。大众对于交易成功次数的追求往往胜过了交易累计绩效本身,热门技术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胜算率或者被宣扬为具有较高的胜算率。比如,很多操盘软件都宣称自己具有超过90%的胜算率,当它们这样宣传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样的软件最终是赚不了钱的。

热门技术的传播往往需要“不可证伪性”和“高胜算率”两个条件,但是这些热门技术恰恰不能带来盈利。原因有四个:第一,模糊性带来了不可检验性,自然也就无法提高绩效;第二,高胜算率伴随着极低的风险报酬率,这使得交易的累计绩效最终倾向于负值;第三,技术的扩散导致技术带来的利润率迅速降低,技术的参透率和有效率往往呈现反比;第四,利润率超高的策略往往具有非常具体的市场情形,这种情形具有阶段性和特殊性,在时间上很难持久,在空间上不具有普遍性,也就是在时空上缺乏高度可靠性。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角度具体解释热门技术无法盈利的原因。

第一,模糊性带来了不可检验性,自然也就无法提高绩效。不少炒股技术都缺乏可检验性。策略给予使用者一定的自行判断空间,这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如果模糊的空间过大则会影响到策略的可验证性。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炒股界真实存在的,并非我们杜撰出来的。请看图1-1,这一交易规则是寻找MACD信号线没有完全跌破零轴这种情况,并以此作为进场信号。这一进场规则的关键在于“没完全跌破”如何定义和度盘。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A、B、C三点既可以看做是符合这一定义的,也可以看成是不符合的。当规则和定义不能为炒家清晰掌握时,就会导致炒家无法验证这一规则的真实有效性。一定的模糊性需要炒家具有相当的临盘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当模糊性过强的时候就会使得炒家被模糊策略本身所迷惑,从而陷入死胡同。当策略过于模糊的时候,不少炒家都会将亏损归结于自己没有掌握好这一策略,而不会怀疑是策略本身出了问题。策略的模糊导致了策略不可验证性,就像图1-1所示的例子,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降低策略的模糊性,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足够的策略可验证性,从而从实战反馈中获得改进策略和提高绩效的准确信息。市面上热门的技术通常具有非常大的模糊性,这使得受众无法有效验证其真实的交易绩效,这就使得那些迷信的受众在不断亏损之后仍旧相信技术本身没有问题,而是自己掌握不到位,或者说是“心态不够好”。

第二,高胜算率伴随着极低的风险报酬率,这使得交易的累计绩效最终倾向于负值。绝大多数炒家追求的是极高的胜算率,或者是成功

率,他们对平均盈利和平均亏损并不在乎,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儒家文化圈更是如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另一种表现形式。绝大多数炒家都惧怕亏损,因此高胜算率成了他们理所当然的追求。这种倾向得到了股票书籍、证券媒体和炒股软件商的迎合,强调胜算率是多么的高成了他们反复使用的“洗脑手段”,这种宣传强化了人们一味追求高胜算率的动机。所有的技术指标可以分为两类:震荡指标和趋势指标;所有的交易策略也可以分为两类:高抛低吸交易策略和顺势而为交易策略。高抛低吸策略往往采用震荡指标,而顺势而为策略往往采用趋势指标。绝大多数炒家,特别是初学者倾向于利用震荡指标和相应的策略进行交易,因为这类策略的胜算率很高,如图1-2所示。利用震荡指标的超卖和超买信号分别进行做多和做空可以取得很高的胜算率,但是单笔盈利都很少,而单笔亏损一般却非常大。利用趋势指标,比如移动平均线的金叉和死叉分别进行做多和做空,其胜算率非常低,但是单笔亏损都很小,而单笔盈利却很大,往往可以获得“本垒打”的效果。热门技术往往倾向于高抛低吸,以便获得一个非常高的胜

算率,其结果可想而知,往往是风险报酬率极其差,但是这并不要紧,因为大众就喜欢这样的高胜算率低风险报酬率策略。

第三,技术的扩散导致技术带来的利润率迅速降低,技术的参透率和有效率往往呈现反比。真正有效的技术一定不是市场中主流的技术,当一种炒股方略得到绝大多数炒家的青睐时,其效率估计也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金融市场是少数人赚钱的、绝大多数人亏钱的市场,金融市场绝不会容许一种能够为绝大多数参与者带来持续盈利的技术存在。杰西·利弗莫尔是技机客的祖师爷之一,他的手法现在仍旧受到青睐。他的某些资金管理策略仍旧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对交易心理他也有很深的洞见,他的具体手法已经在很多市场上被广泛采纳,比如突破而作。请看图1-3,在股市中,所谓突破而作,往往是指当突破前期高点时买入股票。当行情走到B点时,A点就是最近的前高价位,股价在此虚晃一枪后下落,这是一次虚假的突破。此后的C处则出现了更多的虚假突破。市场走势特征的变化逐步削弱了传统突破而作交易策略的效果。当然,我们这里不是否认突破而作的实战价值,只是让大家注意到传统的

突破而作策略效率在逐步降低。多年前的外汇市场就比现在更适合突破而作进场策略,这也是由于该技术的广泛传播降低了其效率。

第四,利润率超高的策略往往具有非常具体的市场情形,这种情形具有阶段性和特殊性,在时间上很难持久,在空间上不具有普遍性,也就是在时空上缺乏高度可靠性。当一些炒家对市场有深入感受之后,他们往往会总结出一些准确率极高的技术,这些技术往往基于非常具体的统计特征。这些特征往往不是市场中普遍和持久的因素,而是因为特定的市场运营规则和基本面情况造成的。如图1-4所示,有短线炒家总结出一个规律:将开盘后9:30、10:00和10:30三点的价位连接起来,若是向下排列还是向上排列,如果是向上排列则今天往往收阳钱,如果是向下排列则今天往往收阴线。这个规律基本是在特定的股市阶段中才有效——在牛市或者是熊市有效,在震荡走势中则无效。部分热门技术往往基于特定的行情阶段,随着市场阶段变化,这类技术马上变得无效,甚至带来大额亏损。时下很多畅销股票书籍介绍的技术基本都是在牛市中有用,在熊市和震荡市中无效的策略,书中往往也举的是牛市的

例子,所以得到了受众的追捧,但是到了真正的牛市很快就原形毕露。

热门的技术不能带来持续盈利,注意“持续”二字,这往往是股市中绝大多数炒家所忽视的。很多重要的因素导致了热门技术不能持续盈利,上面列出了其中的一部分。从本小节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个关键观念,那就是要规避大众热情。如果你能牢记这一训诫,则你可以在短线炒卖中无往不胜。

 

第二节 巴菲特的成功之道: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寻找确定性的因素

绝大多数交易者(包括投机者和投资者)都力图克服不确定性带来的危险,但是他们试图将所有的不确定性转为确定性,这种做法超越了人类的能力范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力图厘清什么是确定的,什么是不确定的,然后在考虑不确定性带来风险的同时,重点关注那些确定(或者说相对确定)的因素。

巴菲特作为一个投资类交易者,他深通此道。他的操作基本符合“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寻找确定性因素”这一原则。巴菲特的所有行为都是与众不同的,一个特立独行者不停地让技资界,甚至整个人类社会为其惊叹。有人算过,如果再让巴菲特多活20年,整个美国的公司都会被他兼并,因为他一直以24%的复合增长率在增加其财富,似乎从来没有因为资金庞大而找不到投资对象。那些把触角伸向全世界每个家庭的美国上市公司很多都有巴菲特资金的影子,比如宝洁,比如可口可乐,比如吉列,比如耐克。可以说全世界的人都在通过某一产品与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接触。

曾经有一对夫妇在20世纪60年代向巴菲特投资了5万美元,到他们1997年先后去世时,5万美元已经变成了7.5亿美元。这对夫妇的故事出现在了当时所有美国大报的头版头条。

这就是巴菲特的魅力。巴菲特的投资记录是著名的投资人当中最长的,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投资业绩是无可匹敌的,即使彼得·林奇这样的后起之秀也难望其项背,因为所有的投资者都没有巴菲特挣得如此多的利润。

巴菲特如此伟大,作为全世界最伟大的投资者,他无愧于这个称号。巴菲特受益于格雷厄姆和菲利普·费雪两位投资思想家和实践先驱,他成熟后的投资总是寻找那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据称他是第一个这样做的投资大师;他远离市场,而热衷于分析和观察公司,不仅查看财务报表,更为重要的是分析一些公司特征和收益前景;他买入股票时恪守了格雷厄姆的“安全空间”理论。

我们这里着重介绍他“寻找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这一条。在最近三十多年中,巴菲特始终无法离开芒格因素。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使得芒格如此具有心智上的力盘呢?答案是芒格的思维方式,很多巴菲特的传记作家认为芒格具有一种栅格理论指导下的联系思维,他可以通过纵横交错的理论,从不同维度观察同一问题。芒格是一个点子非常多的人,在转瞬之间很多想法就会涌上心头,同时他又是一个知道从各个角度相互验证的谨慎之人。芒格通过不同的学科和理论去看同一个问题,这样可以得到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看法,同时他还会假定结论存在错误,然后去完善结论。交叉验证和假定错误,这两种思维习惯让芒格在第一次与巴菲特会面时,就把巴菲特折服了。巴菲特认为芒格虽然没有受过投资的系统训练,但是却是一个天生的好手。从这里来看,芒格与索罗斯特别相似,与罗杰斯也有类似的地方,这三个人都是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行家里手,惯于通过不同角度和维度观察同一事物,用通俗的话来讲是跨学科观察者。

芒格与巴菲特一样对知识有着天生的饥渴综合征,但是芒格的学习范围远远超过了巴菲特,巴菲特集中精力于投资学问,甚至在早年局限于证券投资。而芒格则横跨多个学科,他认为只要有用的知识他都会如饥似渴地掌握。在知识掌握的宽度上巴菲特远远逊于芒格,但是两人在知识积累上确有惊人的一致,那就是运用,带来收益。芒格的阅读范围横跨金融,经济学一直到心理学、历史学等诸多人文学科,甚至自然学科。他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找到相互之间的联系,然后以此建立起他的观察和思考框架,一些毫不相关的知识和理论被他整合起来以备运用,这就好像横竖交错的栅格一样。芒格通过数学、生物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他的“栅格理论”。这个理论成为他观察周遭一切的框架,也是他据此制定决策的准绳。从这里可以看到芒格已经成了巴菲特源源不断的知识来源,可以解答巴菲特面临的诸多挑战,巴菲特负责提出问题,而芒格则负责解答问题,然后两人再去实践、验证这个答案是否正确。虽然巴菲特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在面临新问题时,芒格成了“地图”提供者。巴菲特毫不吝啬地说:“查理是地球上思维最敏捷的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Fx263.com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Fx263.com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Fx263.com立场;本站会员及自媒体人所发的稿件所载明的信息与本网无关,如文章涉及版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风险提示】

请通过正规渠道参与外汇保证金交易。目前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参与外汇保证金交易均属非法。请提高意识,谨防损失!外汇、贵金属和差价合约(OTC场外交易)是杠杆产品,存在较高的风险,可能会导致亏损您的投资本金,请理性投资。

 

Fx263.com - 全球财经中文网

官方交流微信号:FX263cn注明来意

重要声明 | 本站内容不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访客。

Powered By Fx263.com - 版权所有

大中华地区全球财经中文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盈亏自负

FX263网 - 全球财经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