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7x24 快讯

小米的尴尬:沦为华为与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快讯7x24 快讯 2020-11-09 10:09:00 交流微信号:FX263cn

原标题:市值观察丨小米的尴尬:沦为华为与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小米的尴尬:沦为华为与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曾几何时,国产手机的标签就是山寨功能机,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高亢的铃声和超长的待机。

  年轻人以使用苹果、三星、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作为炫耀的资本,而对国产手机羞于拿出手。

  直到一家公司的诞生彻底打破了这样的局面,它就是小米。

  国产智能手机崛起

  说小米是中国智能手机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并不为过,即便后来崛起的华为、OPPO、vivo,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多少带着它的影子,格外追求用户体验和硬件配置。

  小米掀起了一股智能手机热潮,很多局外人也受其感染进军智能手机市场。比如我们熟知的一位喜欢说段子的英语老师,研发了锤子手机;还有一位喜欢为梦想窒息的互联网大佬,研发了乐视手机,而且还模仿小米开发了一个大生态;还有做空调、做杀毒软件也都曾窥探这一市场。

小米的尴尬:沦为华为与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短短八年,在小米的带领下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在国内掀翻了“傲慢”的三星,在国际跟苹果分庭抗礼。

  在IDC最新发布全球智能手机季度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为:华为(5580万部)、三星(5420万部)、苹果(3760万部)、小米(2850万部)和OPPO(2400万部),小米、华为和OPPO三家中国厂商合计占据40%市场份额。

  《市值观察》还注意到,华为、小米、OPPO、vivo经过多年的努力,不仅能够挤压小众品牌的市场份额,而且还能够不断蚕食苹果和三星“地盘”,如三星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19年的23%下降至19.5%。

  小米的“铁人三项”初见雏形

  雷军在小米成立之初提出了著名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即做具有顶级配置、极致性能的智能手机,搭载高度定制、体验绝佳的系统和应用软件,按成本定价,然后以最高效的电商渠道取代所有中间环节,将产品直接送到用户手中,最后持续提供互联网服务,以实现商业变现。

  2017年,雷军根据小米的发展又提出全新的“铁人三项”,即由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新零售替换少了此前的软件。其中硬件业务是小米自身三大硬件体系:手机、电视、路由器和外部的生态链智能硬件;互联网业务包括MIUI、互娱、云服务、金融、影业;而全新出现的新零售版块则包含小米商城、全网电商、小米之家、米家有品四项。

  从收入来看小米的“铁人三项”已经基本成型,尤其是新零售和互联网业务近些年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虽然营业收入规模与智能手机有所差距,但是凭借高毛利率已经成为小米主要的支柱业务。

小米的尴尬:沦为华为与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据数据显示, 今年上半年小米的智能手机、IoT 及生活消费品和互联网服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19.52亿元、282.37亿元和118.08亿元,毛利润分别为 47.43亿元、34.79亿元和69.32亿元。

  在“铁人三项”的催化下,小米构筑了自己独有的三条护城河。

  首先,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小米生态开启的第一步,在其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小米智能手机贯穿整个低、中、高端手机市场,凭借超高性价比俘获了众多用户,而且粉丝忠诚度较高并形成了独特群体,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米粉”。

  其次,IoT 及生活消费品。截至 2020 年第二季度,小米已投资300 多家物联网设备初创企业,涉及白电、黑电、小家电、日用品等两千多种产品 SKU,覆盖用户多元化的生活场景,精准触达客户。IoT 在帮助小米不断扩大用户群体时,与手机一同发挥乘数效应,进一步巩固小米商业模式的护城河。

  另外,探索产业投资。在过去投资生态链企业的打法让小米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截至到2020年上半年,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已经超过300家,这些公司总账面价值达到了人民币368亿元。

小米的尴尬:沦为华为与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近期,小米生态链又迎来了一家新的上市公司,继华米科技、云米科技、石头科技之后,九号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小米的尴尬:沦为华为与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小米集团不仅是九号公司的股东,还是九号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发文称:“九号公司的成功上市,是对小米生态模式的又一次印证。未来,小米将继续以开放共赢的生态模式,帮助更多的优秀企业,共同推动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进军高端市场失利 388亿元存货待解

  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小米在取得不俗的成绩同时,也积攒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小米在多重压力下有些力不从心。另一个是近些年积攒下来高达388亿元的存货。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期已经成为共识,各大手机厂商已经进入“贴身肉搏”状态,小米的营业收入放缓因此也就顺理成章。2017-2020年6月末,小米营业收入分别为1146.25亿元、1749.15亿元、2058.39亿元和1032.40亿元,同比增速67.50%、52.60%、17.68%和7.87%。

  不过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小米出现结构性增长失衡,智能手机业务增速下滑,国内业务增速下滑。

  小米智能手机2017-2020年6月末,营业收入分别为805.64亿元、1138亿元、1220.95亿元和619.5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5.21%、41.26%、7.29%和4.95%,即便是没有疫情影响的2019年,智能手机增速也已经下滑至个位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小米在国内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4.7%,但是在国外却有26.43%增长,因此将国内市场的负增长不能简单归结于疫情影响。

  而据IDC预测2020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约2.4亿台,而中国市场的贡献将超过1.6亿台,占比约67.7%,在未来5年内,中国也将持续占据全球约一半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是小米无论如何也不能失守的市场。

小米的尴尬:沦为华为与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小米营收放缓一项重要因素是小米手机在高端市场表现乏力,而低端市场却出现萎缩。

  据IDC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低端手机的市场份额正在缩小,中、高端机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放大,而中、高端市场却是小米较为薄弱的地方。过去小米手机一直以来主推性价比高,但是也并非没有想往高端市场挺进的野心,只不过尝试下推出多款机型表现不如一人。

小米的尴尬:沦为华为与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据IDC公布的上半年关于中国手机市场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销量的报告。今年上半年国内600美元以上的手机总销量为2350万台,其中华为以44.1%的份额排名第一,苹果以44%的份额排名第二,小米仅以4%的份额排名第三,OPPO以2.6%的份额排名第四,三星以2.5%的份额排名第五,其它品牌的份额为2.9%。

小米的尴尬:沦为华为与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小米面临着另一个严峻问题是存货压力。据数据显示,小米近些年存货大幅攀升,2017年-2020年6月末分别为163.42亿元、294.8亿元、325.85亿元和388.56亿元。

小米的尴尬:沦为华为与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从结构上来看,小米目前近400亿存货中包括133.6亿元原材料、193.54亿元制成品、39.11亿元在制品、备品备件19.73亿元和其他14.34亿元,另外扣除11.77亿元的减值准备。

  小米集团发布一季报时,小米集团总裁王翔针对存货出现跌价预期表示“绝大部分存货问题源于2、3月份受疫情影响,生产情况远低于预期,原材料运输也有一定延缓,所以公司产生一些原材料存货。现在随着产能恢复,存货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从二季度数据来看,显然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好解决。

  雷军曾多次跟媒体提及小米误打误撞通过国际化消化库存“2015年初刚组建小米印度团队,因为经验不足产生了高达10亿库存。死磕了一年多,这要命的10亿库存,基本消化了。这次救火行动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回报,开拓出来的渠道成了国际业务的先遣队,大大提速了我们国际化的进度。”

  根据Canalys的数据,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小米2020年第二季度已在全球总共50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排名前五,在2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

  但是,目前小米的存货已经提升至388亿,而全球还有多少市场来让小米来消化,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小米的尴尬

  最尴尬的可能不是输掉比赛,而是没有资格上场。

  几天之前,华为发布新机华为mate40,当时曾有媒体做了“谁才是心中最理想的旗舰手机?”调查,其中选项为仅华为mate40和iPone12,小米手机并没有出现在选项中。《市值观察》发现,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媒体普遍将华为对标苹果,而小米对标的却是华为荣耀。

  显然,在华为与苹果的大战中,无论小米想不想,都已经沦为看客。

  不过,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对于科技企业来讲,过去的问题从来不是问题。

  小米创造了很多历史,其中一项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在销量下滑之后还能重新恢复增长”,但是小米打破了这个“魔咒”,他们在经历了2016年的“寒冬”之后,2017年手机重新杀回舞台的中央,销量恢复正增长。

  “相信自己,一往无前”,这是小米最新的口号,也是长期以来小米人的精神!

  非常期待小米重新振奋,重新推出“发烧”的产品,重新点燃年轻人的热情,重新加入苹果和华为的战局!

(文章来源:凤凰网财经

(责任编辑:DF5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Fx263.com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Fx263.com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Fx263.com立场;本站会员及自媒体人所发的稿件所载明的信息与本网无关,如文章涉及版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风险提示】

请通过正规渠道参与外汇保证金交易。目前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参与外汇保证金交易均属非法。请提高意识,谨防损失!外汇、贵金属和差价合约(OTC场外交易)是杠杆产品,存在较高的风险,可能会导致亏损您的投资本金,请理性投资。

 

Fx263.com - 全球财经中文网

官方交流微信号:FX263cn注明来意

重要声明 | 本站内容不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访客。

Powered By Fx263.com - 版权所有

大中华地区全球财经中文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盈亏自负

FX263网 - 全球财经中文网